非吸司法解释 非吸司法解释最新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非吸司法解释,以及非吸司法解释最新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非吸条例实施解释
  2. 非集和非吸的概念

非吸条例实施解释

《刑法修正案(十一)》及2021年国务院《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对非法集资类犯罪有了新的规定,现将上述法律法规施行后对非法集资类型犯罪的定罪量刑可能的变化予以分析。

一.行政打击对非法集资的定义,违法要件较要求低于此前刑法关于非吸犯罪构成要件。

根据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必须同时具备四个要件,对应四个特征即非法性、公开性、承诺回报及对象不特定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关于非法集资的定义,相较于2010年司法解释,没有了“公开性”特征,不要求具有“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这一情形。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对非法集资定义的要件标准低于此前刑法关于非法非吸犯罪构成要件要求,利于运用行政手段将对非法集资行为进行防范和尽早打击。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关于非法集资犯罪的规定中,并没有要求“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刑法中非法集资相关的定义不应直接援引行政法规的规定;另外上述2010年司法解释仍有效的情况下,非吸犯罪仍应坚持具备四个要件,否则将扩大刑法的打击范围,将行政规制的范畴全部纳入刑法打击范围,有违刑法的谦抑性。

二.刑事法的修改,不应减少从宽处罚的幅度。

非吸犯罪的量刑,《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前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均没有“免予刑事处罚”的规定。前述2010年司法解释则规定具备一定情形时可以免予处罚,即“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在司法解释继续有效的前提下,非吸犯罪量刑从宽的幅度不应减少,仍应包含“免于处罚”。

非集和非吸的概念

法院非集与非吸案量刑方面主要有以下4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罪刑不同、筹集资金的目的和用途不同、后果不同、案发后的归还能力不同。法院非集与非吸案主要不同: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罪刑不同。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罚低。

二、筹集资金的目的和用途不同。1、非法吸收存款罪:目的是集资是为了生产经营而实际上也这么做了就是非法吸收存款罪。

三、后果不同。1、非法吸收存款罪:案发前大部分非法筹措的资金已经归还就是非法吸收存款。

四、案发后的归还能力不同。1、非法吸收存款罪:案发后当事人有能力归还,且积极归还,就是非法吸收存款罪。

非吸司法解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非吸司法解释最新、非吸司法解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